8月24日,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出席并致辞。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与意大利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诺、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贝尔托·奇库托、意大利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发来视频致辞。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展览“院儿——从最大到最小”展览海报
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处女花园展出,展期将持续至11月21日。开幕式以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两个现场同步的形式举行。
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式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致辞中表示,威尼斯双年展历史悠久,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也是各国展示文化发展水平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自2005年起以国家馆形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和建筑师,向世界展示了根植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中国哲学思想、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艺术语汇和优秀作品,以艺术为媒介,搭建起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

在他看来,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主题,在深入挖掘“院落”在中国文化中从居住空间到社群到城市基本单元的不同内涵基础上,展现中国的集居智慧和“院落”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无限可能,对人类未来共同生活所呼唤的创新思维作出积极探索,既呼应了本届双年展“12博如何共同生活”的总主题,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答。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表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推进更具特殊意义。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成员单位,也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受疫情影响,中意两国人民的正常交往受到较大影响,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务实合作并未止步。相信中国馆的开幕将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建筑理念、产品,也会让更多的中国民众更好了解威尼斯双年展的魅力与魔力。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贝尔托·奇库托(Roberto Cicutto)表示,本次开幕式证明了中国对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重视。中国馆的主题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威尼斯由城市小广场、走廊、街巷组成的体系与中国馆所展示的主题非常相似。文化交流让12博两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巨量文化遗产的国家走得更近,而12博相聚在威尼斯双年展也雄辩地向世界阐释,如何共同营造文化空间、拓展对话并促进相互理解。
意大利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Laura Fincato)致辞视频
对谈现场
随后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与参展建筑师代表崔愷、中国馆艺术指导吴洪亮、岳洁琼、赵鹏等围绕中国馆的策展理念、呈现方式、特色亮点等展开对谈交流,并与在威尼斯中国馆现场的都灵理工大学教授米凯利·博尼诺以视频连线形式进行了互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策展人张利致辞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李金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崔恺致辞
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原定于2020年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至今年举行。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展期将持续至11月21日。
现场嘉宾合影
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从过去到未来
位于威尼斯岛上军械库深处的中国馆,是一次围绕“院儿”这一主题的学术质询。为什么“院儿”过去能、现在也能、未来还将能让东南西北、三教九流的人彼此亲近?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体—空间编码,使得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社区能够在一个又一个院儿的基底上生成?院儿所承载的传统智慧将如何施惠于12博当下的建筑与空间思考,进而使人们更好的共同生活在一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中国馆中,这一学术质询将通过如下5个部分加以呈现。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展览“院儿——从最大到最小”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 | “共同理解I” ——灵感与干预
中国馆邀请在中国执业的优秀建筑师通过在平板电脑上的视频,讲述与“院儿”相关的灵感和设计。来自五湖四海的百余位建筑师,结合“院儿”在不同地域、环境、技术、历史、社会、生活等条件下的不同特征,阐述从“院儿”的理念生发的代表性作品,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设计案例,在一条30余米长的屏幕长街里,讲述“院儿”如何成为凝聚城市社区的力量,“院儿”如何促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共同理解I” ——灵感与干预(图片来源:简盟工作室)
第二部分 | “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
中国馆邀请6位中国杰出的建筑师与6位权威历史学者合作,展现对经典传统案例的剖析,构建当代诠释。6个作品以空间投影的形式,分布在6个暗房内,观众可以掀开帘幕,走入其中,与投影的作品产生互动。无论尺度大小,6个作品既注重分析经典传统案例中的“院儿”的文化特征、空间逻辑、形式语汇,同时强调时代背景下,与新技术、新文化、新生活的结合。
“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图片来源:简盟工作室)
第三部分 | “共同设计”——我的院儿
在这个部分,中国馆邀请 AI 艺术家何宛余通过算法训练计算机,对6位中国先锋建筑师的语汇进行深度学习,制作智能设计引擎,并以一款可交互的APP,帮助观众设计自己的院儿,让观众一同参与并沉浸在这个项目中。
“共同设计”——我的院儿(图片来源:简盟工作室)
第四部分 | “共同感受”——听院儿
在这一部分,中国馆邀请声音艺术家朱哲琴为中国国家馆创作一部多相位声音作品《院听四相》。艺术家运用采样技术和数位编辑以及高科技音响器材,在展览空间进行了多相位的声音互动,并以院儿为聚合运动与思境的能量场的抽象空间展开创作,将时间与运动基础频率作为载体,承载不同相位的步态律动、思境以及能量流的转化与互动。这个大型的声音装置可将观众带入一种全新的旅程——“院儿”的感官体验。
“共同感受”——听院儿(图片来源:简盟工作室)
第五部分 | “共同治愈”
每个人的故事廊,位于中国国家馆的“院儿”(花园)中的凉亭内。通过锤丸、曲水流觞、秋千等15个日常院落生活中的案例,展览的第五部分分享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创造性地利用空间“治愈”身心的故事。
“共同治愈”——每个人的故事廊(图片来源:简盟工作室)
文章中文字、图片及视频
归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凤凰艺术与简盟工作室所有
此次三信红日照明很荣幸为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院儿——从最大到最小”提供专业照明。历时两年的准备,经历了全球疫情和欧洲博物馆无限期的停展与闭馆,我司高效的配合策展团队进行调整,在所有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此次展览,破除全球疫情阴霾!并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先生的赞誉。
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
三信红日照明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一直致力研究、生产博物馆(美术馆)专业照明设备,已完成业绩近800家。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世博会国家馆、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甲午海战博物馆、秦始皇陵墓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海南省、藏文化博物馆等省级、国家级博物馆、可园博物馆、云冈石窟-院史馆、闽侯县博物馆、中国戏曲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筑模型博物馆、吴中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秦岭·佛坪博物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
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刘少奇纪念馆、叶挺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威尼斯中国国家馆、广东省美术馆、广东公安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湖北省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济宁市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西海美术馆、尤伦斯(UCCA)当代艺术中心、UCCA Edge、龙美术馆、松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时代美术馆、昊美术馆、林冠艺术中心、明珠美术馆、宝龙美术馆、亚洲艺术中心、上海市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常青画廊、重庆原美术馆、木木艺术社区、木木美术馆、贝浩登(上海)、阿尔敏·莱希画廊(中国)、红梅发酵艺术中心、木心美术馆、UCCA沙丘美术馆、知美术馆、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池社、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泰康空间、嘉德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太庙艺术馆、悦来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木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麓湖·A4美术馆、祥山艺术馆、北京合艺术中心、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坪山美术馆、和美术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OCAT、湖州市美术馆等现(当)代美术馆及艺术中心。
从开创至今,一直为艺术品找到合适的光而探索。
HONGRI 三信红日
Professional Lighting专业照明
Hongri Guangzhou Ltd.
T: 086-020-81527066 丨086-020-81527922
hongri-light@126.com
www.hongri-lighting.com
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583号岭南创意园
